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

从初入职场的萌新,到混迹职场多年的白骨精老鸟,都会因为在封闭空间中(职场)资源或关系重构的关系,在不同的阶段碰到角色选择的问题——处理得好,升职加薪;处理得不好,轻则郁郁不得志,重则卷铺盖走人。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友情提示:文章有剧透,还没看电影的童鞋请止步。

《一出好戏》,黄渤自导自演自编,豆瓣评分7.4(截至2018年8月15日,打分人数161,082),值得一看。

不过如果光看电影不输出模型和实操方法,就有点太对不住“道是无”的铁粉了。

这些年下来看了不少电影,道叔整理出一些有趣的电影分类和分析模型,其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,就是下面的“空间-人数”模型。横轴从左到右,是空间封闭程度从深到浅;纵轴从下到上,是人数从少到多。这样就分出了四个象限:

  • 象限一. 开放空间&人数较多:这类电影数量最多,主题也最为多元化;
  • 象限二. 封闭空间&人数较多:这类电影多数是各种末日片或灾难片,往往通过一些突发事件打破人们日常生活的轨迹,在全新的背景下,探讨资源和社会关系重构所带来的各种结果;
  • 象限三. 封闭空间&人数较少:这类电影多数是各种惊悚片或文艺片,它们会抽掉很多不相干的背景人物和信息,将主角的处境推到非常极端的境地,在这个情形下,探讨人性中的善恶、贪婪/恐惧等;
  • 象限四. 开放空间&人数较少:这类电影多是各种动作片、爱情片和刑侦片等,它们一般没有太强的表达主题愿望,多数以观察和记录为主。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今天要说的《一出好戏》,就属于很典型的第二象限电影:一场海难,马进(黄渤饰)和一同出行的公司同事(人数较多)都流落到一座无名荒岛上(封闭空间)。海岛外的资源全部清零,公司里形成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也全部清零——丛林法则出场。

从流落到荒岛,到最终回到外部世界,资源和社会关系共发生了4次巨变;同时,电影中的人物也先后有5次角色选择的机会。

这5次角色选择的机会,其实也是5种人生角色选择的方式:从初入职场的萌新,到混迹职场多年的白骨精老鸟,都会因为在封闭空间中(职场)资源或关系重构的关系,在不同的阶段碰到角色选择的问题——处理得好,升职加薪;处理得不好,轻则郁郁不得志,重则卷铺盖走人

下面,道叔就以电影中人物的这5次角色选择为主线,和你一起思考在资源和关系重构的情况下,不同角色选择的方案以及相应角色选择将带来的结果。

1. 第一次角色选择

(1)谋划者

通过对局势的观察,借助杠杆点撬动现有的资源和关系,并促成其重构,从中寻找达成目标的机会的人。典型的人物,就是《权力的游戏》中的小指头、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诸葛亮、《琅琊榜》中的梅长苏。

(2)参与者

平时按照惯性生活和工作,一旦发生巨变,通过各种积极或消极态度来适应新环境的人。典型的例子,就是《一出好戏》中的众人。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马进等一众同事乘船出行,巨浪袭来,现有资源配置模式和关系模式被打散/重置。流落到荒岛后,岛上资源被无差别释放到众人面前,一个全新的世界诞生了。

这是资源和社会关系第1次巨变,导致局势出现变化的杠杆点A,就是这场巨浪。

职场启示:如何面对不确定性?

凡人如你我,大概率是没有机会成为一名谋划者的,在大多数情况下,确保自己成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。不要嘲笑马进妄想靠着小舢板划回岸边的举动,至少他证明了这种方式是不可行的——并且,这也是不久的将来,姗姗主动向他求婚的起点。

所谓“积极”,包含如下要素:

  • 思维:区分“事实”和“感受”,进而从事实出发来分析和思考
  • 态度:抱着“完成一个目标”的态度做事,不要抱着“批判一个不合理现象”或“证明我是对的、别人时错的”想法
  • 决策和行动:把职场中你能想到的“高胜率&高赔率”工作列一个清单,逐项完成
  • 认知:把每一次行动的结果(成功或失败),都当成认知升级的机会。做砸一件事情带来的沮丧,远远小于认知又提升一步带来的快乐

始终记得,你无法消除不确定性,但可以选择与不确定性共存。毕竟,谁也不知道升职加薪和公司倒闭哪一个会先来临,而积极稳定的发挥,会帮你把生存的几率最大化。

2. 第二次角色选择

(1)技能型重构者

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或技能,获得资源的支配和使用的权力。随着资源的累计和追随者的增加,支配资源和社会关系的权力也随之放大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的小王。

(2)资源型重构者

在技能体系之外,寻找增量资源和生产资料以此为基础,重构现有的生产关系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张总。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小王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,通过生存技能的展现,很快奠定了在这个新团体中领导者的地位。而张总在找到岛上一艘存有丰富资源和生产工具(渔网)的旧船后,终于带领半数的人员脱离了小王的组织。

这是资源和社会关系第2次巨变,导致局势出现变化的杠杆点B,就是张总找到的这艘旧船。

职场启示:如何在混乱局面中成功突围?

新公司启动新市场、成熟公司开拓新业务、空降进一家公司做高管或带一个部门——从老板确定想做到组织架构和资源配备到位之前,都会有一段群龙无首、缺乏章法的过渡期。这种局面,不好的地方是方向模糊,好的地方是机会很多。这个时候,你往往需要兼具“技能型重构者”和“资源型重构者”的双重角色。

所谓兼具双重角色,包括:

  • 以“资源型重构者”的身份做规划:结合公司现状和发展目标,提出业务规划、配套资源、考核标准和落地路径,让老板相信你有“大局观”,“见过”大业务也“建过”大业务;
  • 以“技能型重构者”做落地工作:从各个部门都看不上、做不了的事情做起,不断地摘取“低垂的果实”,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证明自己和自己业务的价值。资金和资源是有嗅觉的,它们会闻到成功者特有的味道。

3. 第三次角色选择

(1)价值体系(贸易和货币体系)的建立者

价值体系建立者,往往同时也是资源和关系的重构者。价值体系建立者通过自身的影响力,为群体建立了一套价值判断标准和协作方式。在这个过程中,价值体系建立者实现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张总。

(2)价值体系(贸易体系)参与者

识别出拥有强大资源和关系重构能力的领导者,尽早加入其中,从而参与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利益分配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先后加入张总团队的众人。

(3)价值体系(贸易体系)对抗者

没有及时识别出资源配置方式和协同方式的变化,依旧固守旧的一套方法。同时,对强大的新体系满怀敌意,一旦有机会就进行对抗和破坏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小王及其追随者。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价值体系建立者的案例几乎俯拾皆是:比尔盖茨重新定义了电脑,让IBM彻底失去个人电脑的市场;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,通过“无键盘+互联网设计+全球化的供应链和生产整合”打败了巨人诺基亚;公司空降的高管,通过制定全新的工作制度和KPI体系,重新定义什么是好、什么是不好,让公司向着预想的方向调头和前进。

在新价值体系建立的过程中,参与者加入时间的早晚以及资源投入的多少,也会对后续的收益和产出产生巨大影响(当然也不是说早就会赢。比如HTC在2008年9月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款Android手机HTC G1,最终却在2017年9月将核心手机业务打包低价出售给了Google)。一个典型的例子,就是Google推出Android系统后,通过“开源+底层采用Linux系统+开放手机联盟(OHA)”等方式,为一众手机厂商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协作和生产方式,积极跟进的三星、华为、小米等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而错过了时间窗口的锤子手机,无论如何投入和冲撞,终究只能徘徊在主流机型之外。

作为对抗者,有些是主观上守旧或拒绝改变,有些是客观上跟不上新体系建设的步伐;但结果不会有太大不同——都是被新体系所碾压。

职场启示:如何预防职场剧变?

我们生活在一个用户和投资人都极其缺乏耐心的时代,这直接导致的结果,就是如果你的产品被用户厌弃了,公司就会倒闭;你的业务条线被老板厌弃了,部门有可能被裁撤;你被公司厌弃了,第二天可能就要卷铺盖滚蛋,还会连累下面的小伙伴们四散奔走求生。理性职场人的选择,是以“价值体系参与者”立足,寻找机会成为“价值体系的建立者”。

这种策略的核心是:

  • 在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时候,尽量选择真正保护用户利益、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平台。所谓“用户价值”,指的是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,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,帮助用户提升生活乐趣。赌博网站不为用户创造价值,因为这样的业务会极大消耗用户的资金和时间;基金公司为用户创造价值,因为我就在基金公司任职——哦,不,其实是因为《基金法》赋予了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地位,风险自担的产品设计和销售规范、强制托管制度、每日估值制度、信息披露制度、公平交易制度以及严格的监管执法,令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最为充分[1],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大前提下,为用户提供“收益共享,风险共担”的理财服务
  • 成为一个好的价值体系参与者。作为普通人来说,相对于去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,积极成为一个好的价值体系参与者,是一件很有价值也简单易操作的事情。同时,尽量不要变成体系的对抗者。每个人判断的眼光难免有高下的差别,但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:是以“战斗/逃跑”反应来面对新体系,还是以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,然后再决定加入或是离开
  • 牢记职场价值链:建立价值体系>提供资源>提供技能>提供勤奋的付出(无差别人类劳动)。看清自己当前处在链条的哪一个节点上,想清楚自己要如何才能迈向下一个节点
  • 始终让自己的用户和boss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持续收集来自用户和boss的意见及反馈

4. 第四次角色选择

(1)现有价值体系(贸易和价格体系)的管理者

在价值体系建立起来之后,建立奖惩制度,并通过各种方式维系体系的顺利运转,并持续将自身利益最大化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张总。

(2)现有价值体系(贸易和价格体系)的参与者

通过加入价值体系获得收益后,开始安顿下来,成为既得利益者,并认为这种体系将长期永存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先后加入张总团队的众人。

(3)现有价值体系(贸易和价格体系)的重构者

通过主观努力或客观运气获得大量资源,以此为基础加入到现有的价值体系中,顺着体系爬到顶端,进而进行重构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的马进、小兴。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在影片中,马进和小兴获得了大量从天而降的海鱼,一方面收编了小王的对抗者团队,另一方面通过贸易也打入了张总的团体。在这个过程中,马进有意识的用可再生的海鱼资源,持续交换在岛上不可再生的手机等资源,最终打败了原价值体系的制定者张总。演绎到极致,小兴甚至仅仅用一部录有张总女儿唱歌视频的手机,换来了后者的屈服,以及一幢43层的大楼。

在这个过程中,马进其实就是通过收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手机等物品,打败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扑克牌,重新定义了荒岛上众人贸易的价格体系。同时,通过聚光灯演讲,树立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的“逃出荒岛”梦想,建立了自己精神领袖的地位。

在这个部分,发生了资源和社会关系的第3次和第4次巨变,导致局势出现变化的杠杆点C,就是魔幻般的无数海鱼从天而降,马进和小兴“暴富”;进一步导致局势出现变化的杠杆点D,是马进在聚光灯下的演讲以及小兴发电这一技术革命的出现。

职场启示: 如何打破发展僵局和死局?

如果要给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分别画一条曲线的话,相信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个平台期。有时两条曲线的平台期会重叠在一起,这是大多数互金公司小伙伴在今年碰到的问题;有时公司业务在往上走,而你的发展却走进了瓶颈,这往往是自己的认知或技能的短板凸现了(不要说诸事不顺是因为换了一个新boss,并不是自己的问题——成熟的职场人,必须能够与任何一种类型的boss协作)。这种情况下,最推荐的角色选择方式是成为“现有价值体系的参与者”。

具体来说,是这样:

  • 直面僵局和死局。因为在上一个角色模型中,你选择的是加入一家“保护用户利益、为用户创造价值”的公司,你拥有好公司、好业务,所以不要尝试通过跳槽回避眼前的问题,因为你极有可能发现,自己将在一家更差的公司里面对同样的问题
  • 不要尝试引入一个新的不确定性因素,来消除现有的不确定因素。在瓶颈期时,最忌讳的就是选择“现有价值体系的重构者”角色,希望通过做一个新业务、开拓一个新市场、应用一套新技术框架……“搞一把大的”,从而越过眼前的困难时期。好好地做完、做好手头的事情,足矣
  • 回到用户,回到boss。进行用户访谈、看应用商店评论、查看用户数据、使用自家产品,跟大boss、小boss聊天,带着问题寻求答案,问一下自己做的和boss期待的之间,差距在哪里。你可能可以找到答案,也可能找不到,但某一天早上醒来,你会忽然发现,问题全都消-失-了-

5. 第五次角色选择

(1)存量消耗者

安于现有的资源和关系体系,害怕改变,拒绝体系外的世界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的张总、。当新世界出现时,选择封闭真相,修补旧体系,典型人物,马进(转变前)、小兴。

(2)增量开拓者

在面临二选一的困局时,能够跳出现有资源和关系体系的窠臼,投身到增量的新资源体系当中。典型人物,影片中的马进(姗姗求婚后发生转变的马进)。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在影片中,荒岛就是众人的存量世界,而路过游船所代表的,就是外部的增量世界。与世隔绝的荒岛,资源是有限的,人生各种可能性的排列组合也是有限的。众人最后的解决,不是资源耗尽而死,就是待在岛上无聊透顶心智退化而死。存量代表着已知,代表着确定性——即便这确定性意味着自己只是一坨被冰冻得很像冰淇淋的屎——终究,确定性让人安心。

外面的世界,则意味着资源的极大丰富,以及人生可能性的极大丰富。

姗姗的求婚是一个偶发事件,马进的转变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。有时成为一个增量开拓者,并不是你自觉自愿选择的结果。更糟的是,这么选择之后,你的物质生活可能并不会变得更好。但有一点,你的生存和上升几率将大增。

在刘慈欣的《三体》中,对这种情形有很生动的描绘:

这片四维空间是你们建造的吗? 你们说自己从海里来,海是你们建造的吗? 这么说,这片四维空间对于你或者说对于你的建造者,是类似于海洋的东西吗?是水洼。海干了。

为什么这么小的空间里聚集了这么多的飞船,或者说墓地?

海干了鱼就要聚集在水洼里,水洼也在干涸,鱼都将消失。

所有的鱼都在这里吗?

把海弄干的鱼不在。

对不起,这话很费解。

把海弄干的鱼在海干前上了陆地,从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。[2]

包括不少金融机构在内的大量传统行业公司,都是典型的存量消耗者。凭借牌照优势、存量客户规模优势,继续延续着传统的路径运转,最终丧失的不仅是增长的机会,更是在新技术条件下生存下去的机会。

相反,类似汇添富基金、天弘基金、华泰证券、招商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,在存量的市场之外,积极开拓增量的个人市场,几年下来,分别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张进入增量新世界的门票。

要做“水洼里的鱼”,还是“走上陆地的鱼”,全在一念之间。

顺便说一下:“路怒症”患者其实也是存量消耗者。在开车过程当中,对司机来说“行驶时间”和“驾驶舒适度”是行驶过程中存量的目标或快感来源。往往因为对方别车、车速偏慢、急刹等各种原因,双方会各种斗气、咒骂甚至是开打。

在电影《蛮荒故事》的六个故事中,其中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件事,最终的结果,是两辆车的司机双双被烧死在轿车里。实际上,这时候如果能跳脱出来,看一看自己生活中增量的那些目标:带着好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、按时赴约参加一场重要的面试、平安回到家里……相信我,这时选择成为一名增量开拓者,你会更加喜欢当时当地的那个自己。

职场启示: 如何做二选一的选择题?

永远选择做一个“增量开拓者”,寻找和开发增量(对象可以是市场、用户、人生价值等等)的过程,其实也正是人生格局提升的过程。平时我们说的“看得更高”、“看得更远”、“看得更深”,不过是增量开拓的通俗说法而已。

一名优秀的“增量开拓者”,会尽量确保自己的决策空间足够开阔,避免自己把车开进狭窄的小胡同里。因为你一旦开进去,只有两个选择:继续往前走,或是后退。接下来,一系列坏结果的多米诺骨牌就会逐个倒下。

记得《黑镜》中有一集:

①一个少年在电脑被黑后,登录网站看了“少儿不宜&道德不宜&法规不宜”的片子,并打了手枪②接到匿名电话,如果不希望秘密被公开,就去某个地方见一个快递员(此时选择无视威胁,就可以避免陷入是否到那个地方去的二选一问题)

③见到快递员后,被要求送一个蛋糕到酒店的某个房间(此时选择放弃任务,就可以避免陷入是否到给陌生人送蛋糕的二选一问题)

④见到酒店中的那个人后,两人被要求一起去抢.银行(此时权衡后果,就可以避免陷入是否做违法行为的二选一问题)

⑤完成任务后,被要求进入一个森林,与另外一名受威胁者决斗(此时选择投案,就可以避免陷入是否做违法行为的二选一问题)

……

从上面《黑镜》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出,最后会走入死局,正是因为主人公在每一个选择的节点,都陷入对存量已发生事件恐惧、隐藏、逃避的想法当中,忘记了在更大的增量环境中,有一个爱他的妈妈,一个对她有好感的女同事,以及正在眼前徐徐展开的大好人生。相反,少年在按照外部设定的问题下,不断地做二选一的选择题,最终让自己踏上不归路。

在职场上,碰到这类问题,可选的处理模式有:

  • 有关用户价值提供:不断地尝试为存量用户提供增量价值,不断地尝试为增量用户提供增量价值。支付宝推出水电煤缴费、信用卡还款、余额宝地过程,就是一个不断提供增量价值的过程
  • 有关同公司内竞争:公司的资源、晋升的职位、可以分配的奖金都是存量资源,自我认知的升级、用户价值的提升、boss的理解和信任,则是增量开启增量资源获取的钥匙
  • 有关跳槽:不要因为公司太差而离开,要在更好的机会到来时跳,这样才能确保自己越混越好

所以,这部分最大的启示就是:解决二选一选择题最好的方法,就是从来没遇见它。正如查理芒格所说,“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,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”。

行文至此,神秘的职场角色选择模型全貌已经呼之欲出了,话不多说,上图镇楼:

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--运营喵的世界

最后,祝大家观影愉快。

参考文章:
  1. 《一出好戏》观后感:从萌新到精英,职场人都需要的角色选择模型
  赞 1